注销豆瓣

今天听了随机波动和声东击西两期关于社交媒体的讨论,突然觉得自己也应该尝试给这个用了15年的网站一个完整的结尾。

终于下定决心注销的是因为想分享上个月的消费总结网页的时候先是发不出(估计是预览里出现了彭帅、张高丽的名字),第二天再尝试的时候发现博客网址已经屏蔽了。想了几分钟之后我就注销了,也没有备份。

和很多人一样,这不是我第一次想注销豆瓣。

2020年10月因为广播暂停所以搬去了长毛象,体验过一年没有审查的中文社交平台后,偶尔在豆瓣回复友邻或者转发点什么被审核时都无比烦躁。期间因为转发或者发表一些被封锁的新闻话题被禁言两次,禁言的过程中我试图转移并删除日记,结果发现我甚至没有修改发布内容(日记)的权限,有一种扼住喉咙被消费的憋屈。不论回头看以前的内容有多无聊和肤浅,我原以为那些成果是属于我的。一旦习惯了自由(不仅是长毛象,更是5年以前的豆瓣),我难以接受现在没有底线的禁言和封号,这个网站给我带来的痛苦开始逐渐超越了它曾经带给我的快乐。

之所以先前对这个账号有一些留恋是一点点莫名其妙的责任感,觉得自己要委曲求全,要小心翼翼地坚守这个阵地去继续发出我觉得对的声音。但是也许是希望越来越渺茫,也许是因为中文网络世界越来越黑白分明,一小段文字就可以给人打上标签,我不想继续参与了。我也不想去和审查玩文字游戏,我害怕自己习惯这个机制。而一旦停止附和,(被)注销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豆瓣我遇见了很多现实生活中不曾碰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也给了我做出改变的底气,这是这个网站对我最珍贵的部分。我还写了一些我当时想写想分享的东西,有人愿意读,是意外的惊喜。

书影音其实是我最没有牵挂的部分,毕竟所有的输入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我不需要一个电子化的记录。

在长毛象我体会到了多年以前中文互联网的氛围,纯粹的分享与交流,微博豆瓣饭否流放的网友都可以互相认识了,不再被强制登录的窗口拒之门外,关注数也不再是欺凌的筹码。你可以选择沉浸在自己的同温层,也可以去倾听不同的声音,而豆瓣于我曾经是这样一个平台。

最后,所有在屏蔽内容的提示中加入可爱表情的网站都是傻逼。

十年问卷

之前在Cosmos的博客看到的10个问题,在草稿箱里呆了好久。时隔四个月,终于写完了,其实还没有勇气发给认识相近十年的朋友,有点担心会不会触及到她们不想谈的话题。先在这里发一发自己的吧,不知道下一个十年这个博客是否还在。

1.用三句话介绍一下近期的状况?

  • 终于摆脱了因疫情期间部门内RIF被分配的额外工作任务了;

  • 到下个月真生日已经两年没回国了,时常有一种日子看不到头的感觉;

  • 和家属继续异地,其实我还挺享受这样远距离的“恋爱”的

2.分享一件这十年里印象最深的事(时刻)?

两次见到Jake Gyllenhaal(本人的低俗“美国梦”)

3.感觉与十年前的自己相比变化大吗?

大。但变化的方向没变,成为了更极端的过去的自己。

4.十年前身边的那些人还经常保有联系的多吗?朋友还能进行深度交流吗?(会不会感觉对事物的看法、关注点的角度挺不一样?)

疫情以来,越来越少。能感受到自己和十年前的朋友们想法渐行渐远,远距离的友情和爱情一样,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来维系。本身又不是很主动的人,每次都是等别人找我才聊,但是聊起来好像又能聊挺久。感觉在这个年纪大家都有自己生活琐事,没有那么多矫情的怀旧空隙了。但是对于见面时我都要对自己真实想法和言语有所保留的人,我好像越来越不愿意去付出了。

5.职场上选择的道路跟最初有变化么?是什么让你选择了现在的行业和专业?业余爱好之于你是什么意义?

好像没有,觉得自己从本科开始就很佛,但是随着身份变自由很想探索更多不同的职业道路。

本科后第一份工作做得太痛苦了,每天上班如上坟的心情至今还有肌肉记忆,所以还是相对满意目前的工作的。当初就是觉得给有钱人钱生钱没意思,搬家后申的全部都是非盈利机构(当然也有签证的考虑),在学校环境相对纯粹。还有一个和公司不同的是我觉得(至少现在的学校)日常决策都很民主,虽然有时候过于民主导致毫无效率(?),但有被听到的感觉。

业余爱好还是十年前开始慢慢摸索的烘焙,是冥想和放松的途径,虽然大家都说把爱好当作赚钱途径就会变得无趣,其实自己也稍有体会,但是有机会还是想试试。还有就是自己没有十年前那么嗜甜了,所以“做给自己吃”的动力已经很微薄了,但是通过自己的烘焙给别人带来愉快心情依旧令我感到满足。

6.与父母之间的相处与十年前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距离产生美吧。其实爸妈一直还是比较尊重我的想法(毕竟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过什么叛逆或出奇的想法)。比较有趣的变化是高中前都是我妈顾我,近几年我爸半退休后微信上都是和他交流更多。

7.打算养小孩吗?

我是那种从高中就被人“夸赞”“贤惠”的人,这几年甚至开始反思自己以前想要孩子的想法是不是主要缘起于他人的评价。

十年前的我恐怕想不到自己竟会渐渐产生不要孩子的想法,还随着时间越来越强烈。是因为大学两年每周花几小时去儿童医院陪婴儿和小朋友,是因为开始了解怀孕给身体带来的种种影响,是因为不想失去现有的生活状态,是因为还有很多要花费时间精力的事情想去做,是因为发现childfree的夫妻过着我更倾向的生活,是因为践行母职变得越来越像一份我可以胜任但完全不想申请的工作,是因为在学校和身边看到太多可爱婴儿长大后的恼人模样。第二次看《82年生的金智英》的时候,我看着孔侑饰演的男主角用近乎打趣的方式劝说金智英生一个孩子,我觉得这个场景恐怖极了,即使是孔侑的脸也觉得可怕。

8.想不想回到十年前?

当然不想。我很珍惜这十年相对独立的成长环境,也很庆幸自己没有被困在那座四面环山的小城与她的价值观念里。

9.害怕变老吗?

不害怕,好奇并期待未来。但也有对未来气候环境的担心,怕自己老了还要被极端天气摧残。

10.你觉得一生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物/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勇于做出改变。2020年的选举让我意识到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做出改变其实是一件极其难实践的事,道长是我觉得少有的把这件事做得很好的(男)人。我希望自己不管在哪一个人生阶段,都可以直面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反省和改变。(现实中的例子也让我体会到没有孩子,改变会相对容易……)